入手了冰哥的签名版。

负债业务

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存款、同业借款、同业存单、央行借款。负债业务的评价指标包括:

  1. 负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计息负债的综合利率,间接成本是获取负债的运营费用。2017 年典型银行的负债利率在 1.5%-3% 之间,负债间接成本约在 0.3%-0.6% 之间。
  2. 流动性覆盖率。等于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 未来 30 天现金净流出量。需要银行多配置优质资产和现金净流出。

存款业务

存款类型按存期划分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结构化存款等。按客户性质划分包括对公存款、零售存款存款业务的评价指标包括:

  1. 数量,存款绝对数量和相对增速。
  2. 质量,存款直接成本。活期存款占比越高,成本越低,越有优势。招行 AUM 导向的考核体系,可以帮助招行获得存款成本优势。(中国银行存款成本显著高于其他三大航和招商银行?)

存款相关指标包括:

  1. 货币流动性指标。通常使用 M2(流通中现金 + 企业存款 + 机关团体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储蓄存款 + 证券客户保证金),可近似看做银行存款增速和资产规模增速。
  2. 存款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用来调节流动性,该比率越高,流动性越紧。
  3. 存贷比。应成为贷存比,指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盈利的角度考虑,该指标越高越好,但过高的存贷比可能意味着银行存款增长乏力,只能依靠成本较高的同业拆借和向央行拆借满足负债需求。

同业负债

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同业拆入和卖出回购。

  1.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同业存放相对较少,是指各银行为方便结算,在相关结算单位开立存款账户,利率参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不同银行间有很大差别,也会导致不同银行负债成本有很大差别。
  2. 同业拆入。又称同业拆放,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手头资金富余的银行,将资金拆借给缺乏资金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没有资产抵押,完全建立在信用基础上。
  3. 卖出回购。这部分在同业负债中占比最小,指银行先将一些资产卖给其他银行,并约定好回购时间和价格,类似有抵押借贷。

同业负债有一定流动性风险,基本上属于短期负债,如果配置过多长期资产,“短借长贷”造成资产期限错配,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危机。

同业存单

同业存单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型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相当于银行花钱向另一家银行买存款,采用零息债券的形式,即买入同业存单的机构付出的金额是票面金额减去到期时的利息。

同业存单的利率实际上形成了银行间中长期资金拆借的利率,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同业存单利率走高。存款基础好的银行,愿意作为同业存单的买入行。虽然通过同业存单拿到负债不需要像吸储一样付出附加成本,可以快速扩张负债规模,但同业存单是所有负债中对流动性最敏感的,同时成本较高,是一把双刃剑。

央行借款

主要包括再贷款、再贴现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即通过票据债权转让,从央行进行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 SLF,常备借贷便利,俗称“酸辣粉”。SLF 是银行利用高信用评级债券等优质资产向央行一对一申请抵押贷款。
  2. MLF,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MLF 与 SLF 类似,主要功能是投放中期基础货币,实现对特定领域的定向支持。
  3. 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俗称“特麻辣粉”。TMLF 经续作可使用 3 年,利率比 MLF 利率优惠 15 个基点。

资产业务

银行的资产业务是真正帮助银行赚钱的业务线,配置资产需要兼顾收益率和风险,不能只配置高收益率的资产。同时也需要考虑资产的久期,不能全部配置长久期资产,否则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和期限错配引发的利率风险。

银行资产主要包括贷款、投资、存放央行、存放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拆出资金及买入返售资产、现金、贵金属、商誉、其他资产等,其中前面五项产生利息收入,是生息资产,后面四项是非生息资产。

贷款业务

贷款业务分为零售贷款、对公贷款和票据贴现三大类。

  1. 零售贷款。即发放给个人或个体经营者的贷款,优势是风险相对较低(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没有个人破产保护制度),收益率相对较高(客户议息能力弱),劣势是需要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较高的尽调成本。
  2. 对公贷款。即发放给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优势是单笔金额大尽调成本低,可以派生存款变相扩张资产负债规模,劣势是不良率比零售贷款高、收益率比零售贷款低。
  3. 票据贴现。即资金借贷者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向银行要求变为现款,银行收到票据,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付给借贷者现款。

投资业务

投资资产包括债券、非标资产、基金、贵金属、股权投资等。

  1. 债券。政府债券比例最高,政策性银行债券次之,企业债最少。
  2. 非标资产。非标业务可以规避贷款监管指标限制,同时也可以减少资本金消耗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目前非标资产受到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未来这部分资产会显著收缩。

投资时,对投资资产占比过高的银行,要更加谨慎。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刷卡手续费,国内一般按 0.6% 收取,按 7:2:1 比例在发卡行、收单行和银联间进行分配。

对于没有全额还款的信用卡,发卡行将收取罚息。罚息的特点是利率高(年化 18%)、按月计复息、全额罚息(以全部消费额计息)。对于无法全额还款的持卡人,可以选择分期支付。分期支付对银行有如下好处:

  1. 分期费率的实际利率高。分期费率的计算并不能简单的用利息除以本金,考虑时间加权的分期利率通常在 15%-16% 之间,略低于罚息利率,但相比贷款也高出很多,可以为银行创造收入。
  2. 分期违约时,银行损失小。分期途中即使客户发生违约,银行之前也已经收到一部分本金,不会全部损失。
  3. 美化财报。目前只有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将分期手续费计入利息收入,其他银行均算作非息收入,多数投资者默认非息收入越高越好,相当于美化了财报。

中间业务

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具体可以分为金融服务业务和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最大特征是没有风险或风险资产很少,费率不高,消耗人力资源大,但由于几乎不消耗资本金,依然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中间业务也可以增强用户的黏性。

  1. 金融服务业务。金融服务业务不形成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的意思是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今后可望获得。金融服务业务中,商业银行以代理人身份为客户办理业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完全不承担任何风险,也不会产生任何减值需求。具体包括清算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托管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
  2. 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关系紧密,未来很可能由于某些条件触发转换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担保业务、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简称资管业务,是指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作为资产管理人,根据合同约定,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甚至提成。银行资管业务是为了应对创新性理财产品对客户资产的冲击,目前银行理财占国内资管市场近 30%。

  1. 理财业务。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银行把募集的资金按合同约定投入某类资产,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理财业务可以增加用户黏性,也可以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理财业务是资管业务中最多的。
  2. 委托投资业务。委托行以委托理财服务的名义吸收个人客户资金,以同业存款的方式投给受托行,规定受托行必须将这笔资金投向指定的投资对象。与通道业务一样,都是为了绕开监管,有一定的风险。
  3. 通道业务。银行找第三方金融公司,由第三方将贷款放给客户,然后将收益权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个人客户,银行只收取管理费或手续费,不承担额外的风险,也没有额外的收益。

2018 年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1. 公募理财可以配置非标产品,但必须是国家支持的重点工程或者小微信贷,严谨六入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平台。
  2. 过渡期内货币型和封闭 6 个月以上的定期开放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降低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稳定投资者心理。
  3. 拓宽公募理财产品投资范围,起售点从 5 万元降低至 1 万元。
  4. 对非标资产回表补充资本工具支持。

代理业务

代理业务是代理人接受客户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为办理指定经济业务。代理业务与信托业务非常相似,最本质的差别是代理业务财产归属不发生转移,信托业务财产权转移给受托人,由于不涉及财产转移,银行承担的风险和连带责任更小。

代理业务包括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和其他代理业务。代理证券和代理保险业务都可以收取手续费,代理证券业务的手续费在 1% 左右,代理保险的手续费在 3%-6%。

银行的收入

银行的收入主要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两部分。

净利息收入

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差额。银行的利息收入来源包括:信贷资产、投资资产、同业资产和存放央行款项。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 1.6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 0.72%,所以存款准备金基本是赔钱的买卖。银行的利息支出来源包括:存款负债、同业负债和央行拆借。

净利息收入指标包括:

  1. 净息差。即净资产收益率,等于净利息收入,除以总生息资产。
  2. 净利息收入增速。等于(生息资产增速 + 1),乘以(净息差增速 + 1),再减 1。

净息差

净息差是评价一家银行的重要指标。触及投资者可以通过净息差评估银行的盈利能力,高级投资者需要分析高净息差的风险,顶级投资者需要对净息差趋势进行预测。

影响净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贷款利率、存款成本、同业负债成本、负债和资产配置占比。

加减息对银行的净息差有显著影响。

  1. 对称加减息。对应档期加减息程度相同的,叫做对称加减息。但不同久期的幅度不同,活期经常不加息。加息时,银行的净息差会扩张,活期存款占比越高的银行,扩大越多。
  2. 非对称加减息。非对称加息情况下,银行净息差扩张会受到限制,如果活期加息,会严重影响净利息收入增加力度,甚至出现净利息收入减少。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放开存贷款利率浮动限制,最终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2019 年 8 月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最新的 “LPR 定价机制”,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LPR 将会以 MLF 加点的方式定价,相当于贷款利率与 MLF 利率相关,后续存贷款利率可能自动向 MLF 并轨。

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收入中和风险相关的利息收入占比越低,银行会将一些模棱两可的业务收入计入手续费收入,以美化财报。一个典型的做法是将信用卡分期收入放入手续费收入,只有招行将其放入利息收入。

银行的费用

  1. 信用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应对未来风险的一种方法,也是调节利润波动的一种有效手段。银行的生意特点是利润前置,风险后置,在贷款发放到全额收回本息之间,都可能发生无法偿付的风险。根据贷款资产 5 级分类标准,对不同等级的贷款,银行会计提减值准备金。
  2. 业务及管理费。业务及管理费作为支出,通常投资者会认为越低越好,但过低的业务及管理费可能意味着银行发展和转型动力不足。

银行业的特质

高杠杆

高杠杆的意思是,银行的总资产远远大于其净资产,即银行的负债体量巨大。如果银行 1% 的总资产成为坏账,就会给银行带来净资产 10% 以上的损失,因此资产质量对于盈利至关重要。压制银行杠杆倍数的关键手段是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公式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是资本总额对齐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反映了银行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能力,具体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

  1. 核心一级资本。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包括实收资本(主要是普通股权)、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2. 其他一级资本。主要包括优先股、永续债。
  3. 附属资本。包括未披露准备金、一般损失准备金、从属有期债务、混合资本工具和次级长期债券。

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包括权重法和高级法两种。权重法是将全部资产按照监管规定类别进行分类,采用监管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而高级法是银行用自己内部的评估系统,对风险资产的主体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设定风险资产的风险系数。简单来看,权重法的风险系数是统一规定的,高级法的风险系数是银行内部评估的。

我国制定了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满足要求,有以下几种办法:

  1. 减少分红,提高资本。
  2. 降低利息收入,增加非息收入。
  3. 提高净息差,降低风险。增加利息收入,降低风险减值损失。
  4. 增加低风险权重的资产配置。

高风险

  1. 信用风险。即借款者违约的风险。
  2. 市场风险。指由利率、汇率、股票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3. 操作风险。指由银行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系统即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4. 合规风险。指由于银行没有遵循法律、规则而可能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5. 流动性风险。指因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导致流动性困难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通常由资产大规模违约或者期限严重错配导致,需要控制信用风险,合理安排期限错配。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通常用贷款分类体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成为不良贷款。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主要包括:

  1. 不良贷款率。等于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
  2. 新生成不良率。等于新生成不良贷款/贷款总额。
  3. 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占比。等于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余额/贷款总额。
  4. 不良偏离度。等于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这个指标可以看出银行的不良认定是否严格。
  5. 贷款迁徙率。等于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贷款月-期初正常贷款减少金额),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有多少贷款从正常类转移到其他四类。

为应对信用风险,银行需根据贷款类型计提一般准备贷款减值。银行信用风险抵补机制的评价指标包括:

  1.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简称不良覆盖率,计算方法为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 100%。
  2. 拨贷比。等于拨备余额/贷款总额。
  3. 风险加权资产减值准备率。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系数,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优势是可以覆盖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同时考虑不同资产的风险系数。

周期性

银行是顺周期行业,但不是强周期行业。

内因

  1. 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顺周期倾向。经济景气时,企业愿意承受风险,通过信贷进行投资。
  2. 银行的信用风险具有顺周期倾向。经济景气时,企业信贷质量高,信用减值损失下降。
  3. 银行的抵押品价格具有顺周期倾向。经济景气时,抵押品价值更高。

外因

  1. 监管要求。巴塞尔协议中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于下限,经济景气时,银行资本积累更快,信贷投放能力更强。
  2. 新版会计准则影响。引入公允价值评估资产价值,经济景气时,资产价格出现泡沫,银行利润更多。

应对办法

  1. 风险抵补机制。银行每年从营收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减值准备金,积累逆周期资本。
  2. 逆周期调节。经济过热时,收紧银行信贷。

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挑战

  1. 宏观领域。宏观经济增速减缓,资产质量下降。直接融资比例增加,企业债券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龙头企业申报短期债进行直接融资。
  2. 行业内。资本充足率要求导致杠杆倍数降低,利率市场化影响期限错配净息差,金融业全面开放迎接国际资本挑战。
  3. 行业外。互联网支付企业的兴起。

应对

  1. 发展高收益低风险的零售业务,提高净息差,降低不良率。
  2. 从单纯的资金出借方,向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3. 提供满足客户资产增值需求,且不消耗资本金的资管业务。

银行的评估指标

  1. 净息差。净息差反映了利息收入的盈利水平,但净息差高可能由于高风险资产的收益率高导致。
  2. 非息收入占比。非息收入和风险资产无关,但可能会计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变动值,建议多关注手续费收入占比。
  3. 不良率、不良偏离度。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
  4.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银行增长动力的底线。
  5. 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反映银行如何利用最少的风险资产赚钱最多的利润。

银行的财报

资产负债表

关注总资产余额增速和资产分布。

  1. 资产端。总资产增速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高会影响资本充足率。关注贷款占比和金融占比,包括贷款的行业分布、五级分类、贷款余额和不良率。
  2. 负债端。负债总量和负债分布,特别是同业负债的占比。关注存款中活期存款的占比。

利润表

  1. 总营收和同比增速。
  2. 净利息收入。
  3. 非息收入中的手续费收入。
  4. 信用减值损失和不良贷款减值损失。

现金流量表

无需过渡关注经营现金流,需要综合一个相对长的周期,全面统计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和筹资现金流。

银行相关的几个问题

  1. 低利率。低利率市场的共同特点是经济体名义 GDP 增速较低,过去三十年由于中国的利率管制,贷款利率相对名义 GDP 增速严重偏低,存款利率更低,以保护银行的利差,所有储户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了贡献。20-30 年后中国会进入低利率时代,股票市场会有一次持续时间很长的慢牛长牛过程。
  2. 不良率高导致破产。银行为应对不良资产,会提前提取风险减值准备金,目前我国对于减值准备的要求是拨贷比 2.5%,部分优秀的银行已经突破 4%。依靠历年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能出现亏损。
  3. 低估值。巴塞尔协议大幅提高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银行的发展受限。

招行的护城河

  1. 净息差高。招行在资产端配置了较多高收益零售贷款,如信用卡贷款和小微贷款,同时零售业务的活期存款比例高,存款成本较低。
  2. 风控能力出色。贷款不良率低,贷款迁徙率低,风险抵补能力强,拨贷比和资本充足率高。主要得益于比例较大的低风险、高收益零售贷款。
  3. 客户群优质。金葵花和私人银行客户占比少,但 AUM 很高,对公客户黏性不断增强。
  4. 前瞻的战略布局。推出一卡通、信用卡、私人银行。

留言

2021-04-24